【返回首页】
当上海陆家嘴的资本力量遇上锡林郭勒的风电矩阵,一场改写中国边疆经济地理的“化学反应”正在北疆大地剧烈发生。2025年5月29日,“民营企业进边疆·内蒙古行”活动以517亿元签约金额的亮眼成绩单收官,这场由国家民委、全国工商联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共同导演的“经济大片”,正在用民营经济的活水浇灌出新时代的“塞上江南”。
在巴彦淖尔市的签约现场,一组数据耐人寻味:40个落地项目中,新能源与高端装备制造占比达65%,而“番茄红素提取”“肉牛智能育种”等农业科技项目,则让传统农牧业大区悄然升起“生物经济”新赛道。边疆发展绝非低端产业转移的“收纳箱”,而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“试验田”,这恰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的定向导航。
京东物流的智慧冷链直通草原腹地,阿里巴巴的AI算法优化着牧区光伏电站的运维,明阳集团的亿元储能项目更将苏尼特左旗荒原变为新能源技术“竞技场”。全国工商联数据显示,参与行动的民营企业中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占比超三成,它们带来的不仅是资本,更是让边疆跳过传统工业化阶段、直接对接数字经济浪潮的“技术杠杆”。
内蒙古招商团队“带着算账思维谈项目”的新作风,折射出边疆治理的深层变革:自治区工商联的“盟市点单-精准匹配”机制,让锡林郭勒盟得以直接对话上海远景能源;而“项目管家、驻企帮办”等助企措施,则把“蒙古马精神”转化为营商环境优化的具体刻度。